1944年5月,耿谆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被俘。在日本秋田县花冈町,他同985名劳工兄弟一起开始了痛苦的炼狱生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劳工举行了震撼日本的“花冈暴动”。
最终暴动失败,115名劳工惨死在这里,耿谆自杀未死被敌人抓住。为使其他劳工免遭迫害,他把策划、领导暴动的责任独揽于身,遭受拷打,被判死刑。幸而此时日本战败,花冈劳工被盟军解救,耿谆逃过一劫。
花冈暴动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夜写下中国战俘劳工不屈抗争的壮丽篇章。而这一惨案成为日本迫害战俘劳工的典型案例,迫害劳工的日本监工被确定为“C级战犯”,由盟军横滨军事法庭审判。1995年6月28日,耿谆为首席原告,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出中国民间对日诉讼,再一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让林汉京为之钦佩的是,耿谆坚决拒绝与加害劳工的日本企业鹿岛公司“和解”,因为鹿岛不向中国劳工谢罪,并在《和解条款》中继续设置让中国劳工屈辱的条件。为此,耿谆甘愿独自抗争到底,“我是劳工的首席原告,只要我不同意和解,鹿岛不认罪、不道歉的目的就不能得逞。”
林汉京被耿谆身上英雄气节和人性光环所感动,两人保持了十年之久亦师亦友的关系。
2012年8月27日,英雄耿谆走完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享年99岁。
也是那一年,林汉京正式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七年来,他像是一个传承的符号,守护时间长河中的历史荣光。
现在,每到林汉京讲述,展示“花冈暴动”的展厅内的观众总是围了一层又一层。“我依稀记得老人说过,‘我们是扛枪杆儿打鬼子的军人,不论何时军人以爱国为天职’。我也要跟大家说,爱国不光是军人的天职,应该是每个中国同胞的天职!”林汉京一遍又一遍地为大家述说着老人的故事和精神。
“崇尚英雄”时代的呼唤
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影响,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是林汉京这一代人非常崇拜的英雄。
林汉京发现,曾有一段时间,英雄和烈士的话题“变淡”了,甚至还出现了诋毁英烈和“精日现象”,这让他很是痛心和费解。在林汉京看来,不良信息对孩子们影响深刻,必须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只有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实属容易,才能让我们的新生代真正地尊崇英烈。”
“很多人对红色教育有误解,认为形式太枯燥,孩子会反感,其实不然。要是能够把这些内容转化成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会很快理解接受,并不会排斥。”由于一生的军工情节,林汉京在这方面有一些“独家秘诀”。
林汉京发现男孩子们对飞机、大炮、枪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每每会在缴获枪械的展台前停留下来。每当这时,林汉京就会给孩子们讲一讲三八式步枪、九二式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掷弹筒等这些抗战时期的经典步兵武器,并从中引出我党、我军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兵工事业。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决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
林汉京说,“国家这几项重大举措,对引导了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红色基因传承,意义重大。”
为什么会选择将晚年生活奉献给抗战纪念馆?林汉京想,也许是因为一份重重的嘱托。